央广网

文明低碳安全祭,让清明节更“清明”

2017-03-28 13:20:00来源:长城网
    清明节来临之际,各地民政或文明办等部门,近日,纷纷出台地方规定、倡议、通知等,大力引导和鼓励群众文明、环保、低碳祭祀。
  离清明还有一周多的时间,这些规定和倡导,彰显政府引导群众文明低碳祭祀的行动,是有关部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的表现,可谓恰当其时,这提醒来得非常及时和必要。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在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逐步成为我国的法定节假日。
  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清明节祭祀活动似乎也越发“不差钱”了,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稀奇古怪的祭品豪华奢侈,更重要的是有些祭祀活动会严重污染坏境和大气,加重了雾霾天气,而且因烧纸钱而每年都会引发不少火灾。因此,乐见民政部门、文明办等引导广大市民文明、安全祭祀,倡导过“低碳清明”,这是时代的进步,是环保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民众的呼声。  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也日新月异,“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现代文明的祭祀方式。近几年,网上革命烈士公祭、宗亲祭祀平台、家族祭奠祖先等方式,已经从起初的探索走向了逐步成熟时期。对此,有些人不太好接受,认为这不符合传统文化,不是真正的祭祀活动,是心不诚、不敬的做派,而且“代人扫墓”等形式也似乎沾染了商业的“铜臭气”,这还是清明节文化吗?
  其实,只要心诚、心敬、心中有缅怀的真情,完全可以采取公祭、网上祭,鲜花代替纸钱、冥币等方式祭奠。这既绿色环保、文明低碳,也不影响他人,同时,又传播了节俭、生活渐新、不扰人的好家风好家训,又有何不可呢?
  《伦语.八佾》第十二章:“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孔子主张祭祀祖先时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他强调的是敬重、心诚和严肃。清明祭祀寄托着子孙对祖先的追念和敬慕,早已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精神的寄托。因此与其说我们在祭祖,不如说我们在祭某种伦理文化理念,某种伦理精神。这种伦理文化的主要内涵就是“诚”“孝”等,这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的精神力量。因此,只要心诚、心敬,有孝心,心中有缅怀的真情,至于是否采取现代科技的手段并不是根本的重要点。换言之,用文明绿色、环保低碳的方式,如果能够表达孝心、诚意和追思之情,能够做到“祭如在”,哪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和反对抵制的呢?相反,一味地守旧、固执地坚持传统方式而不思变通和改进,才是僵化的表现,也注定走不远。而忘记传统清明文化内核只追求形式的奢华更是本末倒置。
  当然,为把倡议化作市民自觉行动,政府还可以做一些便民利民之事。比如,民政部门可举办集体公祭,免费提供鲜花、小方巾等环保节俭物品。同时,为低碳祭奠的市民免费提供专用祭奠厅等。清明祭祀地方规定要低碳环保是善举,但远上升不到法律层面,因此更需要公众的自觉和积极践行,惟其如此,清明节才会更“清明”。             
编辑: 宋雪
关键词: 清明;低碳;清明节;伦理文化;原创;铜臭气;祭祀活动;伦语.八佾;小方巾;伦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