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速度早高峰》报道:一提起线路工,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技术含量,每天不就是走线路、下道尺、看高低嘛。但在大秦线从事铁道线路维修养护工作的职工却深深知道,远不是这么简单。万吨列车线上跑,养护维修毫米算。这是一个精准度要求极高的工种,直接影响着大秦线万吨重载列车的行车安全。全国铁路劳动模范石岩涛,就是这样一名线路工。

  2006年,石岩涛从一名车辆钳工转岗为秦皇岛西工务段的一名线路工。最初当线路学徒工时,因所学专业不对口,技术水平差距大,在日常巡检作业和面对突发问题时,他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为了尽快适应岗位要求,练就精准维修真功夫,他白天追着师傅问,晚上拿着书本学,《技规》、《行规》、业务本,成了他口袋里标配“三大件”。几年下来,光业务笔记就密密麻麻地记了6大本、5万余字。正是凭着这股“钻”劲儿,他从一名“技术小白”成长为高级技工,多次在段技术比武中荣获第一名。

  在港站维修工区管辖的134公里线路、226组道岔上,石岩涛来来回回走了15年,每天往返将近13公里,弯腰检查百余次,累计及时防止事故隐患36起,实现了巡查线路无一漏检的好成绩。在他的带领下,港站维修工区连续10年被评为段先进班组。

  2019年大年初一,石岩涛在巡检时,发现213号道岔曲尖轨距尖轨尖1.5米处掉块,他仔细一量:长45毫米深12毫米。此时如果有列车经过,很可能发生事故。他立即采取措施,并组织班组职工及时进行了更换。

  “起大早,抓间隙,晚睡觉”是石岩涛的作息常态。他每天都提前一小时到达工区,检查工机具准备情况,确保无一疏漏。他在工区推行实景实情模拟演练、随时随地导师带徒的学习帮教模式,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大大提高了职工技术水平。他常跟工友们说:当一个好职工,既要苦干实干,也要巧干会干。针对管内行车密度高、线路承重大、道岔磨损严重这一情况,他带头成立攻关小组,研制出道岔减磨护轨,尖轨使用寿命由3个月延长至1年,每年节约开支10万余元。他们自行加工生产复式交分道岔导轨,每根节省费用5000元,年节约成本3万余元。

  在谈及近两年来对工作的感受时,石岩涛说:工区环境有了大变样,会员慰问品直接送到家,特别是伙食团改造,让我们一日三餐更加可口,就餐环境更加宽敞整洁。我们现在上班一心一意把工作干好,就是对家庭最好的承诺和对企业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