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速度早高峰》报道:晚上9点,如同半面妆镜的月亮悬挂夜空,1辆汽车在乌兰布和沙漠里走走停停,缓慢的移动着。放眼窗外,呼啸着的黄风卷着细沙,不断从车窗的缝隙挤入车内。车厢内,中铁呼和浩特局乌海工务段本井线路车间本井工区工长祁兴亮和8名职工相互依偎着,经过4小时的连续奋战,他们终于抢通了乌吉线97公里处被风沙掩埋的线路。

  祁兴亮他们所管辖的乌吉线,是一条连接吉兰泰与乌海的沙漠“盐路”,每年有近100万吨的成品盐通过这条沙漠铁路销往全国各地,是阿拉善左旗的一条重要经济大动脉。由于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沙害挡道事件经常发生,所以对他们而言,除沙保安全就是头等大事。像今天这样的“硬仗”,对于已经在乌吉线坚守了整整35年的祁兴亮来说,已经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了。

  1985年,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的祁兴亮,一参加工作就被分配到了该段条件最为艰苦的乌吉线从事巡道工工作。一盏信号灯、一个巡道包和一把检查小锤是他全部的家当,每天至少要巡查线路20公里。天上无飞鸟,地上无走兽,巡线时陪伴他最多就是线路两侧不多见的羊粪蛋蛋,而他一走就是12年,用坏了30多个巡道包,磨破了60多双鞋,走过的路加起来超过了6万公里,从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白天巡查线路,晚上回来,他便在煤油灯下钻研业务,一遍遍学规章制度,手抄《普速铁路维修规则》,默画现场作业流程,就这样,边学习、边思考、边记笔记,几年下来,光业务学习笔记就有30多本。

  2010年,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虽然巡道工慢慢地被轨检车、机车添乘等方式所代替,但祁兴亮却因为自身过硬的业务技能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转身成为乌吉线上最年轻的线路工工长。为了防止沙害挡道,祁兴亮每周都要组织人员对全线进行检查,尤其是遇大风等恶劣天气时,无论昼夜,他都会第一时间到沙害最严重的地段,采取人工清沙、随车添乘等方式,确保管内线路安全畅通。闲暇时间,他还亲自带领职工在线路两侧打沙帐、挂围栏、清积沙、撒草籽,通过大家多年的付出与努力,乌吉线两侧绿植越来越多,风沙也逐渐“退避三舍”,风沙埋道的情况越来越少。

  “选择了沙漠,就要一往无前,乌吉人的根子不能丢……”这是祁兴亮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这么多年他选择一直守护这条沙漠“盐路”的根本原因。“铁骑傲比胡杨树,铮铮铁骨千年铸。”在乌吉线上,像祁兴亮这样的“老铁路”还有很多,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着这条沙漠“盐路”的畅通,也见证了乌吉线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