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关键词
追忆传统年俗
全家看春晚
扭秧歌
贴春联
穿新衣
买玩具
拜大年
买年画
放鞭炮
包饺子
扬尘
大话新兴年俗
自拍全家福
晒朋友圈
吐槽春晚
看电影
微信
抢红包
饭店年夜饭
短信拜年
出国游
网购年货
被逼婚
年味儿最是故乡浓
各范儿的庙会逛不完
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迥异的各地小吃、在北京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摸铜特 ”初一至十五、“白云观摸石猴”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
民俗地点
推荐理由
历史源流
文化特色
淄博西关铁花打不完
“打铁花”是传承已久的民间绝技,拥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铁花带着不同色彩在空中绽放开来,银珠四溅,金丝飞驰,与背后幽深静谧的天空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打铁花也蕴含着技艺、传统、民俗、艺术、传说等一套民俗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背景和叙事。
民俗地点
推荐理由
历史源流
文化特色
安昌腊味飘香闻不完
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安昌古镇还留存着古老的晒腊肠习俗,在繁华的绍兴看到这么浓郁的年味,很意外。出绍兴城三十分钟就到了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誉的安昌,扑鼻而来的是那浓浓的腊味,走进老街,临河的廊檐上,挂满了红得发亮的腊肠、风干的鳊鱼、泛着金色的酱鸭……
民俗地点
推荐理由
历史源流
文化特色
陕北吹吹打打过大年
西北黄土高原上最有年味的地方莫过于安塞了。安塞有腰鼓,有唢呐,有声声断断的信天游,有造型夸张的剪纸和农民画。这个地方就是这样,大红大绿,大喜大悲,一切都那么酣畅淋漓。一年来沉默寡言的汉子们,此时要进行一场彻头彻尾的狂欢!
民俗地点
推荐理由
历史源流
文化特色
带硬币饺子吃不完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民俗地点
推荐理由
历史源流
文化特色
年俗日历
全家看春晚
自从1983年第一届播出以来,春晚几乎成了中国人过年的一项基本传统,尤其是对8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几乎从记事起就是每年伴随着春晚过年的。尽管骂春晚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会在年三十晚上打开电视,就算是听个响儿也得调到春晚的频道。
扭秧歌
初七八,各村各寨的舞龙队舞狮队莲船队河蚌队等等业余文艺团体便开始浓妆淡抹粉墨登场。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男女老少们趁着这难得的闲暇时光可着劲儿在父老乡亲面前露脸。可惜如今青壮年们大多外出打工,这些乐事儿已是日渐萧条了。
贴春联
古代人们用“桃符”驱鬼避邪,它以后被红纸所取代,写上字就成了春联。后来人们把自己的愿望都写在了春联上面,用春联来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穿新衣
穿新衣是个古老的习俗,到新年开始的时候,就要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衣服就很像穿在身上的春联,表示对春天的庆贺。这个穿新衣还是辟邪的,它是驱邪降吉祥这样一个寓意在里边。不管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到这个新年的时候,他都得在过年穿新衣。
买玩具
小时候,每个骚年都渴望有一把“枪”,觉得拥有一把“枪”那就只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再拗一个造“古惑仔”的造型,简直帅到没朋友。
买年画
过年年货的演变史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史的缩影。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的场面,曾是春节前的一道景观。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大幅提升,商品物资极大丰富,年货的品种增多了,年货的结构变化了,年货的档次也提高了。
放鞭炮
古代人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渴求安泰。火药发明后,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燃放时热闹非凡,也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包饺子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晚餐。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扬尘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拜大年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自拍全家福
我们有太多照片,风景照、自拍照、情侣照,却少有父母的照片、和父母的合影。亲人,是一生一次的缘分。生活再忙,也不差按下快门这一秒,有些事情,今天不做,可能明天就做不了了。无法阻挡父母的老去,就用一张照片的时间,让幸福定格。
晒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内,晒聚会、晒旅行、晒美食、晒礼物、晒萌娃……大家乐于将一切趣事、照片都晒出来,分享心情,互相点评,期待猴年春节的心情洋溢在指尖。
吐槽春晚
每年,春晚还未过半,小伙伴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启了吐槽模式,从主持人、节目到观众几乎无一幸免,吐槽是种文化,吐槽是种乐趣!
看电影
比起大吃大喝,带上自己的父母去影院看一部优质的电影,这是一种划算的文化消费,既有利于家人团聚,看完之后也极易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如今也有越来越的大片选择在春节上映,这是市场需要使然,可以肯定的是,春节观影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
微信抢红包
亲朋联络除了拜年,可能还会问:您抢到红包了吗?抢红包火爆确实是今年春节的一大景观,不过,抢红包与亲情并不必然对立,全家人一起抢或年轻人抢长辈观战都很有爱,何况值得抢的红包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拉家常的时间不至于被抢红包挤没了。
短信拜年
以前过年的时候,是人到祝福到,再后来是电话到祝福到,如今已经演变成信息到祝福到了。但是关于这些拜年短信,很多网友都已经无力吐槽了,忘记署名的,惜字如金的,复制连名字都忘记更改的,总之是各类无厘头短信都收到过。
出国游
“旅游过大年”成为一种新时尚。也许在不同年代的人们心目中有各自的过节方式,但相同的是不论我们相距多远,这一刻一家人只要相聚在一起,就是一个温馨美满的春节。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游过春节,出游赋予传统春节新的内涵。
网购年货
临近年关,又到了年货采购的时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以前是一家人到超市大包小包的搬回家,如今有了网购的帮助,很多人选择了直接网购,从吃的到穿的到理财到贷款,网购应有尽有。
被逼婚
都说剩男剩女年难过,不假。无论是努力寻找另一半未果的,还是单身日子过得逍遥自在的,到了年终,单身们这才发现这一年又没完成老爸老妈交代的任务。于是,面临亲友团的逼婚成为了剩男剩女们回家过年的一大头疼事。
饭店年夜饭
当然这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饭店订年夜饭,不用再大费周章只为一顿饭。而且现在住楼房的越来越多,一大家族的聚会受到了空间的限制,所以在饭店可以让更多的亲戚一起团聚。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法务部邮箱:fawu@cnr.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京ICP证150508号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
版权所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