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系五彩绳、喝雄黄酒等形式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在端午节里,人们祈福安康,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全国各地对端午节还有些不同的叫法,如端阳节、午日节、龙舟节等。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也有很多说法,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不过,纪念屈原的说法最深入人心。2008年,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端午节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人们过端午节的形式照比古人有所简化,但是端午节本身蕴含的传统精神却不应该淡化。爱国诗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故事在课本中可以学到,但是人们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相信好多年轻人知之甚少。屈原投入汨罗江自尽后,人们纷纷到江里去打捞,并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以防鱼类侵害他的身体,以后便有了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人们争相划船到洞庭湖寻找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演变成今天赛龙舟的习俗。

  弘扬端午精神,抒发爱国情怀。传统节日蕴含爱国理念,端午节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富强的祝愿,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牢记历史才能不忘初心,适应当下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兼容并蓄,端午节的习俗传承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要在继承端午节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挖掘和彰显端午节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自信力。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的根基,通过继承和发扬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从而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央广网评论员 贾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