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巴基斯坦特约记者 姚晓

巴基斯坦北部有三座大山,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这些雄伟的高山没有阻挡住人类的脚步,印度河及其支流在崇山峻岭中切割出陡峭的河谷,千百年来,这些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的河谷成为古人迁徙的通道,将南亚次大陆与中亚、西亚、中国连接起来,成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一面是湍急的印度河,一面是陡峭的山峰,居住在此的先民,以及行走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商人、朝圣者和旅者内心激荡,他们在路边岩壁上雕琢出了各种岩画和石刻,留下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印记。

1978年,中国援建的现代喀喇昆仑公路通车后,沿线越来越多的古老岩画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其中最特殊的是洪扎山谷的Haldeikish,被巴基斯坦著名考古学家哈桑·达尼教授称为“神圣岩石”。

这座“神圣岩石”安静地伫立在印度河支流洪扎河与喀喇昆仑公路之间,长约180米,最高处高约9米,距离洪扎山谷最古老的村庄加尼什村约1.5公里。经过岁月洗礼,巨石的表面已经变得十分光滑,雕刻其上的岩画和石刻仿佛一页页史书,等着人们驻足翻阅。

在当地语言中,“Haldeikish”的意思是“公野山羊的栖息地”,岩画上确实画了很多野山羊,有的在草地上吃草,有的正被猎人射杀……笔触精炼又栩栩如生。除了野山羊,岩画上还画有颇具风格的马、树、几何图案、佛教宗教符号等。

此外,石头上还刻着不同语言的铭文,大部分是用佉卢文和婆罗米文写的,也有粟特文、中文和藏文。其中,最令《环球时报》记者兴奋的是熟悉的汉字。在石头高处,有一排汉字,虽然刻得有点歪歪扭扭,但依稀可以辨认出“大魏使谷巍龙今向迷密使去”,看上去就像昨天刚刚刻下的。

“迷密”在隋唐时被称为“米国”,在现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的撒马尔罕附近。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魏使者谷巍龙现在出使到迷密去。

除了洪扎“神圣岩石”之外,喀喇昆仑公路沿线的奇特拉尔、奇拉斯、吉尔吉特等地都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枢纽,沿线的崖壁仿佛一个巨大的露天古代岩画走廊,分布着无数年代久远的岩画和铭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图卷。

编辑:王晓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