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把社区活动“搬”进城市书房

讲述人:安徽芜湖镜湖区康复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夏德庄

我2009年开始从事社区工作,当时一直憋着劲想把社区工作干好。说实话,跟其他很多社区相比,我们社区硬件条件不算太好,组织活动一度面临“缺场地、缺经验”的难题。没想到,辖区芜湖书房·砻坊书苑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

刚开始,我对砻坊书苑不是很了解,第一印象是环境和氛围好、书籍多、体验感强,但心里直犯嘀咕:这么好的条件,可能不会让社区随便用。当我尝试把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想法和砻坊书苑沟通后,没想到,书苑的负责人很欢迎。于是,砻坊书苑渐渐成了我们开展活动的固定场所,成为社区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

不管是面向青年大学生的读书演讲比赛,还是离退休党员参加的集中理论学习,还有“写春联、送祝福”的老少大联欢、“健康老龄、科普助力”课堂等,我们都利用砻坊书苑这一平台和载体,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有一位老党员参加活动后开心地说:“现在这新环境敞亮,不仅红色书籍多,开会时还有领读、交流发言,内容很充实,学习动力更足了。”

为动员更多居民参与,每次开展活动前,社区网格员都会及时在网格群发布活动内容,征求和搜集居民意见。主题确定好后,再由社区通知具体活动安排。从效果看是出乎意料的好,这两年参加活动人数逐步攀升,有时我们还需限定人数呢。

今年以来,社区在砻坊书苑开展了10多次活动,几乎场场爆满,共吸引1000多名居民参与。有的居民刚参加完一场活动,就赶紧打听下一场是什么主题、什么时间。这些由社区组织或协办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拉近了邻里距离,增进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了解。同时,在活动中,社区还经常向居民宣传人社、医保、卫健、教育等政策,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水平。

砻坊书苑,不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提升着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是一个平台,让群众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温度。可以说,社区离不开它,我们的居民也离不开它。

(光明日报记者马荣瑞、光明日报通讯员杨友艺采访整理)

编辑:王晓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