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4日消息(记者 宋雪)近年来,AI技术越来越深入地参与戏剧创作。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本质是辅助工具,文艺创作时要把握好其中的度,把控好人机协同。
田沁鑫认为,目前,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能够搜集、分析现有资料,为创作者提供参考和灵感。“我提倡使用AI技术的辅助,就像学写字一样,先要懂得如何发出指令,学习将DeepSeek与AI软件结合使用,完成大纲、PPT甚至视频剪辑。但AI本质是辅助艺术家开展创作的工具,在情感和深度上还需把握。在创作上要把控好人机协同,做到优势互补。”
近年来,中国国家话剧院在数字文艺领域进行了多维度但是切实可行的实践。剧院将线下演出与线上演播结合,讲述十四年抗战文艺心路的首部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首次实现了打通12家网络平台,同步线上演播。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更是拓展了城市覆盖面,通过“九城联动”进一步完善“第二现场”播出技术。
田沁鑫指出,未来,数字文艺将向“全场景交互”发展,实现艺术与科技的共生,增强沉浸式体验感,呈现“艺术+科技+消费”的新局面。
编辑:秦立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